還記得幾年前高調、霸氣來台,揚言買下台積電、吃下聯發科,痛斥台灣政府阻撓的中國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嗎?而今安在哉?
日前紫光因債務問題在中國被債權人告上法院,「被申請破產重整」,讓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在台灣;至於趙偉國,更早在3年前就「陸續辭卸集團公司董事長」。而紫光的「被重整」,一定程度上也看出中國的「晶片自主」之路, 還是一條漫漫又學費高昂的路。
紫光的債務問題在去年底就浮現,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就陸續因無力償還本息宣告違約,那些債權人協商、忍耐了一段時間,顯然得不到回應與承諾,終於告上法院,以紫光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,「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」,因此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,而向法院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。
台灣科技業、甚至一般社會大眾,對紫光應該相當熟悉,特別是6年前(2015年)那次,當時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趙偉國訪台,其作風相當土豪,有如帶著滿袋現金來台「購物兼炫富」,他想投資台積電、又想併聯發科。
台灣政府當然不可能不設限,他就說,「商業是對等的,台灣不對大陸半導體開放投資,我們只能去台灣挖人……」、「台灣既然不讓我們投資,我們就禁止在台灣生產的(半導體)產品在中國銷售」。這種跑來台灣卻形如「公然恐嚇」的遊說方式,是讓人瞠目結舌不已。
某個角度而言,這位堪稱「半導體土豪」者,確實口袋飽滿─從2015年10月底到12月中短短1個半月,趙偉國就在台灣撒了近台幣900億元入股半導體公司─先以每股75元、共194億元入股力成,再以568億投資矽品、119億拿下南茂,紫光對這3家重要的半導體公司的持股比例都是25%。不過,最後這些入股案都未成真。
而在國際上,紫光也是到處攻城掠地,最著名的案子包括: 230億美元收購美國DRAM大廠美光、37.7億美元入股美國威騰電子(WD,硬碟大廠)、收購美國半導體製造商萊思迪。當年雖然歐美國家尚未如今日一樣的防範中國,但紫 光高調、近乎囂張的動作,還是引發各國側目,華爾街稱之為「中國餓虎」。最後這些案子都因爭議多、阻力大而以失敗收場。
事後來看,這種以併購為主軸、要在「全球買透透」以獲取技術、建立半導體產業自主性的方式,顯然是走偏了,或至少是所託非人,趙偉國曾對外放話說,已準備300億美元要到全球併購,打造中國第一個世界級的半導體巨人,但最後卻變成半調子甚至「被申請」破產重整,顯然策略與作法是失敗了。
如果純粹要以併購建立其構想中的半導體巨人,則其併購策略應該更精細、更專業,同時對國外政府的國安疑慮,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。如果是要提高半導體產業自主能力,就該更多著墨在內部的生產、技術、從基礎功作起─某個角度而言,紫光後來決定自建12吋晶圓廠,應該就是體驗到「練基本功」的重要性才有的作法。
但過去趙偉國的作法,就是兩方面都是半吊子,才落得花了數百億,併購失利、自有技術又未落實的兩頭空,趙偉國後來交卸幾個公司的董事長,外界視為「被拔權」,應該不是偶然的。
不過,作為承載中國半導體產業自主責任、又是一家「準國企」,紫光當然不會因為債權人的申請就真的破產倒閉進入重整,政府不會讓其倒閉,會協助其解決債務問題;根據對岸的信評公司資料,截至2020年9月末,紫光集團總債務為人民幣527.81億元(約新台幣2280億元),其中短期債務328.16億元,要救不難。
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自主之路,則是崎嶇漫長,要繳交的學費不少;雖然官方成立半導體大基金、加大投資力道,連地方政府都投入,但浪費、冤枉路、甚至「詐欺」都難避免,號稱「千億騙局」的武漢弘芯在今年初終於解散,就是一個案例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,一年進口金額超過3千億美元,原本半導體就被列為「產業自主」的重點,美國的科技戰、半導體禁運,更讓中國體認到「無芯之痛」,因此不論花多少錢、繳交多少學費,半導體的發展都會撐下去。
相較之下,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走得紮實多,其優勢地位在科技戰與晶片荒中更被凸顯;但在中國全力發展半導體之際,台灣產業面臨的既有利基、也有風險,這個「平衡木」該如此走,值得政府與業者好好計量一番。
新聞來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A2%A8%E8%A9%95-%E7%B4%AB%E5%85%89-%E5%A4%A2-%E4%B8%AD%E5%9C%8B%E6%BC%AB%E6%BC%AB%E7%9A%84%E6%99%B6%E7%89%87%E8%87%AA%E4%B8%BB%E8%B7%AF-000001598.html
【其他文章推薦】
※新北汽車借款免留車可快速過件!
※刷卡換現金通常多久才能拿到錢?
※手頭緊無處可籌,高雄汽車借款審核保密,借款新選擇!
留言列表